I. 前言:25年前的異象:「在一個漆黑的晚上,我看見了一個異象:一個美麗女郎被兩個蠻橫的男人由室外強行拖入室內,將她推倒在床上。女郎無助地躺在那裡,我猜想她應該是滿臉無助地在流淚…,誰知,我定睛一看,她的眼神竟然露出了詭異的笑容。她笑了,並且身體由中間如拉鍊般地撕開,竟然是男的!我看了極其噁心,立刻由室內奔向室外。噁心之餘,抬頭看見漆黑的夜空中有一顆明亮的星星,我直覺認為那就是主耶穌~明亮之星,我呼求主:救我!…。
然後我由極高的懸崖中墜落,墜落中,我不斷呼求主:救我、救我…。一股平安湧自心田,我確信主搭救我了!於是我平緩的落地。有一個人向我走來,帶我看一間教會。她座落在佳美之處,那裡的人熱心事奉、聚會、對外廣播福音。裡面有平安,外面的世界卻充滿著黑暗、兇殺、危險;裡面有福音,外面的人卻找不到門路進來。我不禁發聲吶喊:這樣不行,這樣不行!外面的人進不來,外面的人進不來!突然,我從夢中驚醒過來!(在高雄)
四年後我到了恩惠堂門口找恩惠堂,竟然找不到門?問了人,走進教會,這裡竟似曾相識!(生平第一次到中壢)神學院畢業前半年,尋求畢業後服事的教會,我的好友(宣教士Jerry Cole)極力邀我去屏東,但我在高雄做的夢卻在恩惠堂,於是我順從主的帶領接受恩惠堂的聘請。
“走出圍牆”,一直是主對恩惠堂的呼召!我們那時聚會的人數,平常雖然有百人,但到了寒暑假卻在50人以下,這才是我們的實質會友(半數屬導航會、校牧室)。我們能走出我們的圍牆嗎?「聽命勝於獻祭」!感謝主,我們就這樣建造了教會:由學生福音中心轉為社區型教會;執事、同工投身於平鎮浸信會、埔心浸信會、南亞福音事工(聖民家教會)、日本筑波教會、菲律賓事工、鹿谷彩虹營、大陸青海等…。
Ⅱ.過去&現在:
A.過去時段:
1) 1958/1959(民47~48)~1966(民55)年:「非正式期」:馮之斅老師、柯德仁同學(高二)等的家庭聚會型式;恩惠堂命名,木匾掛於正堂入門處上方。
2) 1966(民55)~1977(民66)年:「粗糙期」-學生中心:薛修善弟兄擔任管堂;主持者為依克倫大夫家,美南宣教士張寶靈、郭樂意(Lois Glass)等。
3) 1977(民66)~1986(民75)年:「設備期」-成立教會:正式舉行主日崇拜;有兼任傳道人、兒童主日學;導航會、中原學生活動、中原學生團契(日夜契)等共同使用;民72年11月成立執事會;民74年2月副堂建造完成。
72-74年執事名單:主席羅應金、黃健生執事;崇拜部吳匡庸執事;傳道部黃健生執事;青年部謝麗珊執事;教育部方鄒玉梅執事;聖樂部吳承忠執事;行政總務部李崇信執事;興建副堂張恒雄執事等。
66年6月 成立教會,首任傳道人:湯傳哲傳道。
66年8月 湯傳哲傳道按立成首任牧師
67年9月 湯牧師後赴美南神學院深造,本堂當時只有張錦繡姊妹協助。
68年7月 張錦繡姊妹結婚離開本堂
68年9月 聘請神學院任教的孟渝昭牧師作兼任牧師,在本堂時間週五夜~周日晚
69年9月 孟牧師因本身工作忙碌,辭去本堂兼任
69年10月 聘請剛從韓國回到神學院任教的曾敬恩牧師來本堂兼任
72年11月 成立正式的執事會,由羅應金弟兄任第一任執事會主席,開始建副堂的工作籌畫
73年2月 羅應金弟兄赴美工作,由黃健生弟兄接任執事會主席,開始副堂建造的工作
73年5月 副堂破土典禮
73年 湯靈生牧師家遷入宣教士宿舍(靈生館),桃園、新竹區顧問牧師。
74年2月 副堂奉堂典禮
4) 1986(民75)~1997(民86)年:「完善期」-教會增長:鄒仁鴻傳道家全職服事;宋屋浸信會成為子會;差派李崇信、黃健生、鄧治東、黃炯榕等弟兄至宋屋服事;湯靈生牧師、黃惠仁、吳匡庸、方鄒玉梅等開拓南亞社區;黃惠仁傳道家至日本筑波牧養;聘陳克杕牧師為青年牧師;宋屋浸會獨立並改名為平鎮浸會;湯靈生牧師家,薛修善弟兄等退休返國(美國德州、大陸青島)。
75~86年執事名單:主席吳匡庸、黃健生、董世平、余永康、王晃三執事;崇拜部陳晏、施呈霖、張恒雄、吳金梅、劉美惠、董珉華、吳匡庸、方鄒玉梅執事;傳道部呂月珍、吳匡庸、羅瑞蘭、林祐輔、黃健生、胡牧群、蔡秀芳、薛明中、王晃三執事;青年部杜更新、董世平、黎安華、陳明大、黃惠民、黃健生、林賜德執事;社區部董世平、陳振聲、楊敏生、王晃三、連紫微、余永康、葉玉堂執事;教育部洪穎怡、楊敏生、胡黃德、鄧志東、王晃三、董世平、葉玉堂、蔡秀芳執事;聖樂部劉美惠、葉修文、陳晏、余永康、江麗施、董世平執事;行政總務部張文燦、楊敏生、鄭建業、王國光、胡黃德、張恒雄、黃惠仁、黃健生、李崇信、林賜德執事;人力資源部曹國雄執事;支援部董世平執事等。
75年8月 聘鄒仁鴻傳道為本堂全時間傳道人,鄒師母為半職同工。
76年5月 宋屋浸信會(平鎮浸信會前身)成為恩惠堂子會。
76年12月 鄒仁鴻傳道按立成牧師
77年1月 差派李崇信、黃健生、陳培之等弟兄三人負責宋屋子會所有事工;同年,李崇信弟兄進入浸會神學院就讀神學4年;9月差派鄧治東弟兄至宋屋負責教育事工。
79年4月 差派黃炯榕弟兄至宋屋全職服事並進入拓荒宣教神學院受造就;81年按立為傳道;90年按立為牧師。
81年 黃惠仁執事(全家)赴美國西南神學院就讀3年。
84年 恩惠堂差派黃惠仁傳道至日本國際教會筑波分會牧養。
82~83年 羅素蓉姐妹擔任行政幹事一職。
83~85年 侯屏鳳姐妹擔任行政幹事一職。
84年9月 聘陳克杕牧師為本堂全時間傳道人
84年10月8日 宋屋浸信會改名為平鎮浸信會(81年8月改名)。
李崇信牧師差派至埔心浸信會牧養。
85年6、7月 湯靈生牧師夫婦(Ben Tomlinson)&薛修善弟兄各服事31年退休(回美國德州及大陸青島)
B.現在時段:
5) 1997(民86)~2007(民96)年:「拓展期」-恩惠堂未來10年(2000~2010年)的基本發展方向:「引人來教會,成為主精兵」宣道事工的拓展:綠島、菲律賓、南投鹿谷、日本筑波、大陸青海等。陳克杕牧師離職;呂月珍、陳筱玲姐妹獻身全職服事;聘請吳益宗、李培立傳道(聖樂、青年);修正未來發展方針為:「擴張主帳幕,建立新教會。」(2009~2015年)鄒牧師、黃健生弟兄擔任浸聯會國內部長、研發部長、主席等職;基督恩惠關懷協會成立、宗教法人立案;兩堂主日崇拜。
87~96年執事名單:主席杜更新、饒忻、張文燦、楊敏生、董世平、黃健生執事;兒童部羅家駿執事;崇拜部黃昌霖、陳晏、朱佩雲、張中卓執事;傳道部林崗、陳建浩、呂月珍、羅瑞蘭、杜更新、張文燦執事;青年部鄭建業、洪穎怡、林治華、趙念慈執事;社區部杜更新、許秀卿、黃健生、陳振聲執事;教育部楊照盛、羅家駿、余志成、鄭建業、饒忻執事;聖樂部陳晏、林高輝、黃昌霖、魏季芳、劉美惠執事;行政總務部陳建浩、李崇信、余志成、張文燦、吳匡庸執事;支援部林更盛執事等。
85年 費美倫姐妹擔任行政幹事一職。
85年7月~86年 邱廣章弟兄擔任管堂服事
86年~87年 林新堯弟兄擔任管堂服事
87年起 王永安弟兄擔任管堂服事
89年2月 陳克杕牧師及夫人因病回南部休養離開本堂
90年 朱天賜弟兄(全家)赴美國芝加哥讀三一神學院3年。
91年1月 鄒仁鴻牧師擔任浸聯會國內傳道部部長 (2002-2003)
91年12月 基督恩惠關懷協會成立,教會進入社團法人階段
92年1月~95年12月 李秀玲姐妹以半職身份投入社區工作。
92年5月 呂月珍姐妹全職投入社區工作。
92年10月起 姜復華姐妹以半職身份投入兒童工作。
93年1月 鄒仁鴻牧師擔任浸聯會主席 (2004-2007)
93年2月 陳筱玲姐妹進入浸神精兵營一年;94年9月正式成為神學生並回母會實習。
93年3月 在崇拜部黃昌霖執事規劃下新增一堂主日崇拜(第一堂主日崇拜9:00-10:10,第二堂10:30-12:00)
93年9月 建堂委員會成立,傳道執事會杜更新主席為第一任召集人,開始以500人生活圈為目標規劃未來教會硬體
94年10月起 呂月珍傳道擔任本堂傳道。
95年7月起 吳益宗傳道擔任本堂全時間聖樂傳道。
95年9月起 李培立傳道本堂兼任青年傳道。
Ⅲ.我們的未來:成為國際宣道的教會(10、20、30年…)
A.恩惠堂要勇敢接受主耶穌的差派:「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中壢)、猶太全地(桃園),和撒瑪利亞(南投鹿谷等),直到地極(菲律賓、日本、中國大陸等),作我的見証。」(徒1:8)我們要在聖靈保惠師的帥領、大能中,逐步建造恩惠堂成為國際型的宣道教會!
B.軟體教育上:A.信徒→門徒→精兵。
B.委身團契(小組)→委身教會→委身國度。
C.服事崗位:1.小家庭→教會大家庭。
2.工作見証→國度見証。
D.服事的擴展:十夫長→百夫長→千夫長。
E.生命的品格:會友→執事→長老、監督、牧師。
C.硬體設備上:A.成為青年活動的中心:
B.成為宣道的教育、訓練中心:
C.成為1000人崇拜的教會:
D.成為靜思默想的園地:
Ⅳ.恩惠堂未來10年(2006~2015)的基本發展方針:
(Ⅰ)2001~2008年總主題:「引人來教會,成為主精兵。」
(Ⅱ)2009~2015年總主題:「擴張主帳幕,建立新教會。」
A.第一階段目標(2006~2008年;依據2000~2010年的目標規劃):
1.栽培、訓練每位會友皆能熟讀聖經、委身教會、成為主精兵。
(生命上:信徒→門徒。事奉上:委身教會→獻身國度。)
2.建造恩惠堂成為學校化的教育園地:兒童主日學→青年→成人。
3.發展社區福音工作:
a.自立新村、功學、龍崗…等社區。
b.3公里以內設立家庭福音據點。
c.以查經小組或興趣小組方式引人來教會。
4.持續推展國內、外福音隊:a.國內:南投鹿谷、…。
b.國外:菲律賓、日本、大陸青海…。
5.持續落實、開展品格教育的操練:主日信息&國內、外宣道服事。
B. 第二階段目標(2009~2015年):
1.建造恩惠堂成為750人崇拜(一次崇拜)的教會及各項教育設施。
2.選定一、兩個社區設立社區福音中心(3公里以外),目標成為獨立自主的教會。
3.配合社區需要,開辦社區福音學苑。
4.配合學校需要,聯合基督徒專業機構籌設各式心靈成長班及培訓同工。
5.與浸聯會合作,扶持國內未滿50人之浸信教會成長為百人之教會。
6.差派宣教士至國外從事海外宣道事工(短期、長期)。
Ⅴ.結論:以賽亞先知說:
「要擴張你帳幕之地,張大你居所的幔子。不要限止,要放長你的繩子,堅固你的橛子。因為你要向左向右開展,你的後裔必得多國為業,又使荒涼的城邑有人居住。」(54:2-3)
恩惠堂是充滿主愛的大家庭,且要承接上帝從亙古以來所賜與教會的異象、使命、應許與產業。歡迎您投入我們的家一起深耕、建造!
星期二, 5月 22, 2007
星期日, 5月 13, 2007
恩惠堂與我 朱佩雲姐妹960427
自從18歲那一年的329青年節,在台北受洗歸入主名,當年七月聯考,我即靠主的恩典考上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九月開學後便開始在恩惠堂聚會,時光匆匆已過了19年。回首過往,一方面覺得很慚愧,自己似乎虛度了許多歲月;一方面卻也覺得,其實生活還是很豐盛的。主的恩典是很夠用,數算不盡的!
剛信主的第一個教會,就是恩惠堂~我的屬靈的家。在這裡我曾經火熱地參與各種服事:包括詩班,佈置聖誕節,編輯年刊五年,也曾當過崇拜部執事兩年。目前因為兒女的緣故而待在兒童主日學,擔任寶貝班的組長。我也曾參加各種成人主日學的課程,希望自己的靈命能不斷成長。當然,我也參加了幾個不同的團契:從學生時代,在中原學生團契;畢業後有了工作,參加社青團契;結婚後,參加雅歌小組。
恩惠堂成為教會30年了,我在其中待了將近20年。我要說:恩惠堂在人數上不是成長得很快,不過在服事的多元上卻是一直在耕耘著。這個屬靈的家當然並不完美,但她是充滿人情味的!
當我還是窮學生的時候,鄒牧師&師母正好是我的團契輔導,我們小家叫「清心小家」,是以當時還在師母肚子裡的女兒命名的。我記得我常常自隔壁的商學院下課後,就直接跑到牧師家聊天、混飯吃,那時牧師&師母開放他們的家,誠心地接待我們這些學生,給我們家的溫暖。現在我也有兩個可愛又黏人的小孩,我要說,真感謝師母當年的照顧。真是不容易,在教養自己幼兒的同時,還要餵養我們這一群“大”羊。
我曾經參加詩班多年,對於詩班一直是感情深厚。我要說:如果不是薛伯伯多年來的「週六夜點」,持續眷顧詩班員的胃!還有秀珠姐、家福哥、敬恩等非常資深的班員不斷的擺上,當然不會有現在這麼有水準的詩班。我手上還有秀珠姐邊唱詩,一手還抱著小baby的照片呢!(baby也許是他們家老大?)而現在我們雅歌小組隔週五在秀珠姐、家福哥家聚會,每月一次可以吃到秀珠姐美味的晚餐。孩子們在旁邊玩耍,大人們查經或讀書會,讓我家庭主婦的生活可以脫離沈悶,婚姻或教養子女的疑難雜症也可以有諮詢的對象。
我也曾是社青團契“嫁不出去的”or“不想嫁”的元老。(沒有對現在仍單身的姐妹不敬的意思)感謝主讓我在八年前認識了我的弟兄肇瑋(藉著參加台北宇宙光交友營)!我曾經覺得,自己又窮,又有一個自閉症的弟弟;出身單親家庭的我,雖然有大學畢業的文憑,在社會上奮門卻還是辛苦萬分。但主接納了我,恩惠堂接納了我的弟弟,讓他在這裡聚會、受洗。這裡是一個充滿主愛的地方!我和肇瑋相遇在台北,卻一起在這裡找到了愛及盼望,在這裡結婚。
我們的婚禮,相信有許多人還記得,是恩惠堂第一次在草坪上有歐式自助餐。還有一個五層大蛋糕,沒有再去餐廳宴客。還有呢,動員了老老少少,許多同工幫忙、讀經、禱告、唱詩、錄影、司琴…。婚後我們還去了一趟以色列、約旦及埃及,度我們的聖地蜜月呢!
婚後兩年,我擔任崇拜部執事,直到我們的長子建瑞不按牌理出牌地提早近兩個月出生。在那個和生命搏鬥的歲月裡,姐妹們送來醫院的有月子餐、二手嬰兒用品等,使早產兒建瑞可以吃到源源不絕的母奶,健康順利地成長。現在他已是近五歲的幼小班主日學的學生,而兩歲的女兒也是寶貝班的學生,持續地接收許多兄姐們的恩典!
面對未來,我相信會有更多的生命在這裡被建造、被聯結。我們這一代或下一代,要在恩惠堂繼續茁壯,直到這恩典可以更豐盛地湧流出去,改變這一塊土地。求神賜福我們,不斷擴張我們的境界!
「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分,我所得的祢為我持守。用繩量給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處,我的產業實在美好!」(詩篇16:5-6)這是我結婚時正仁兄、坤華姐為我讀的經文,也願它成為恩惠堂的祝福!
自從18歲那一年的329青年節,在台北受洗歸入主名,當年七月聯考,我即靠主的恩典考上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九月開學後便開始在恩惠堂聚會,時光匆匆已過了19年。回首過往,一方面覺得很慚愧,自己似乎虛度了許多歲月;一方面卻也覺得,其實生活還是很豐盛的。主的恩典是很夠用,數算不盡的!
剛信主的第一個教會,就是恩惠堂~我的屬靈的家。在這裡我曾經火熱地參與各種服事:包括詩班,佈置聖誕節,編輯年刊五年,也曾當過崇拜部執事兩年。目前因為兒女的緣故而待在兒童主日學,擔任寶貝班的組長。我也曾參加各種成人主日學的課程,希望自己的靈命能不斷成長。當然,我也參加了幾個不同的團契:從學生時代,在中原學生團契;畢業後有了工作,參加社青團契;結婚後,參加雅歌小組。
恩惠堂成為教會30年了,我在其中待了將近20年。我要說:恩惠堂在人數上不是成長得很快,不過在服事的多元上卻是一直在耕耘著。這個屬靈的家當然並不完美,但她是充滿人情味的!
當我還是窮學生的時候,鄒牧師&師母正好是我的團契輔導,我們小家叫「清心小家」,是以當時還在師母肚子裡的女兒命名的。我記得我常常自隔壁的商學院下課後,就直接跑到牧師家聊天、混飯吃,那時牧師&師母開放他們的家,誠心地接待我們這些學生,給我們家的溫暖。現在我也有兩個可愛又黏人的小孩,我要說,真感謝師母當年的照顧。真是不容易,在教養自己幼兒的同時,還要餵養我們這一群“大”羊。
我曾經參加詩班多年,對於詩班一直是感情深厚。我要說:如果不是薛伯伯多年來的「週六夜點」,持續眷顧詩班員的胃!還有秀珠姐、家福哥、敬恩等非常資深的班員不斷的擺上,當然不會有現在這麼有水準的詩班。我手上還有秀珠姐邊唱詩,一手還抱著小baby的照片呢!(baby也許是他們家老大?)而現在我們雅歌小組隔週五在秀珠姐、家福哥家聚會,每月一次可以吃到秀珠姐美味的晚餐。孩子們在旁邊玩耍,大人們查經或讀書會,讓我家庭主婦的生活可以脫離沈悶,婚姻或教養子女的疑難雜症也可以有諮詢的對象。
我也曾是社青團契“嫁不出去的”or“不想嫁”的元老。(沒有對現在仍單身的姐妹不敬的意思)感謝主讓我在八年前認識了我的弟兄肇瑋(藉著參加台北宇宙光交友營)!我曾經覺得,自己又窮,又有一個自閉症的弟弟;出身單親家庭的我,雖然有大學畢業的文憑,在社會上奮門卻還是辛苦萬分。但主接納了我,恩惠堂接納了我的弟弟,讓他在這裡聚會、受洗。這裡是一個充滿主愛的地方!我和肇瑋相遇在台北,卻一起在這裡找到了愛及盼望,在這裡結婚。
我們的婚禮,相信有許多人還記得,是恩惠堂第一次在草坪上有歐式自助餐。還有一個五層大蛋糕,沒有再去餐廳宴客。還有呢,動員了老老少少,許多同工幫忙、讀經、禱告、唱詩、錄影、司琴…。婚後我們還去了一趟以色列、約旦及埃及,度我們的聖地蜜月呢!
婚後兩年,我擔任崇拜部執事,直到我們的長子建瑞不按牌理出牌地提早近兩個月出生。在那個和生命搏鬥的歲月裡,姐妹們送來醫院的有月子餐、二手嬰兒用品等,使早產兒建瑞可以吃到源源不絕的母奶,健康順利地成長。現在他已是近五歲的幼小班主日學的學生,而兩歲的女兒也是寶貝班的學生,持續地接收許多兄姐們的恩典!
面對未來,我相信會有更多的生命在這裡被建造、被聯結。我們這一代或下一代,要在恩惠堂繼續茁壯,直到這恩典可以更豐盛地湧流出去,改變這一塊土地。求神賜福我們,不斷擴張我們的境界!
「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分,我所得的祢為我持守。用繩量給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處,我的產業實在美好!」(詩篇16:5-6)這是我結婚時正仁兄、坤華姐為我讀的經文,也願它成為恩惠堂的祝福!
母親節感言 徐寶梅姐妹960418午後4:30
感謝媽媽!尤其我三個孩子出生,都是媽媽幫我做月子。我知道我從二十多歲憂鬱症發作,讓媽媽很煩惱又無奈。媽媽,對不起!我結婚後,又兩次憂鬱症發作。就是在3月12日我滿35歲生日那天,神讓我看見我20幾歲時在日記上的咒詛。我寫著:「我不要活那麼久,我只要活到35歲就好了!」我好像從那天死了又重新活過來。
媽媽,謝謝您這三十幾年來,為我們這五個孩子,為這個家庭所獻上的心血!記得小時候睡覺時,還會聽到您辛勤的在洗我們一大家子的衣服;記得每次學校交待我們要準備什麼,您總是不辭辛苦的為我們奔走尋找;學做豆花、包粽子、做年糕,凡是能為孩子胃口成長、開心的,您都努力去學著做。我從來不覺得媽媽是沒有讀過書的平凡婦人,在我的心目中,媽媽的智慧和能力,是我永遠不能企及的。我甚至告訴自己,若我能有媽媽的十分之一就好了!
雖然不知道媽媽會不會來教會?但謹以此一短文,表達對媽媽的感謝與敬意。祝福普天下當媽媽的都快樂!
感謝媽媽!尤其我三個孩子出生,都是媽媽幫我做月子。我知道我從二十多歲憂鬱症發作,讓媽媽很煩惱又無奈。媽媽,對不起!我結婚後,又兩次憂鬱症發作。就是在3月12日我滿35歲生日那天,神讓我看見我20幾歲時在日記上的咒詛。我寫著:「我不要活那麼久,我只要活到35歲就好了!」我好像從那天死了又重新活過來。
媽媽,謝謝您這三十幾年來,為我們這五個孩子,為這個家庭所獻上的心血!記得小時候睡覺時,還會聽到您辛勤的在洗我們一大家子的衣服;記得每次學校交待我們要準備什麼,您總是不辭辛苦的為我們奔走尋找;學做豆花、包粽子、做年糕,凡是能為孩子胃口成長、開心的,您都努力去學著做。我從來不覺得媽媽是沒有讀過書的平凡婦人,在我的心目中,媽媽的智慧和能力,是我永遠不能企及的。我甚至告訴自己,若我能有媽媽的十分之一就好了!
雖然不知道媽媽會不會來教會?但謹以此一短文,表達對媽媽的感謝與敬意。祝福普天下當媽媽的都快樂!
星期日, 5月 06, 2007
恩惠堂與我卅年 黃健生弟兄960418
恩惠堂在民國66年6月,將成立11年的學生福音中心轉化成為正式的教會。那年八月中我從美國回到中原任教,很自然地就到恩惠堂聚會及服事。那時首任傳道人為湯傳哲牧師,由張錦繡姐妹協助學生工作,主日崇拜人數約30人。大部分成員都是中原任教的老師及家人。如王晃三家、張恒雄家、尹士豪家、熊慎幹家、陳玉惠家、柯德仁家、向媽媽、羅應金家、江彰吉家及我家。大家都住學校宿舍,平時在學校及生活都很熟,好像一家人。其他的會友也都跟學校有關,都是住學校附近的鄰居及學生,故每個人都彼此認識。常常有聚餐,每家一道菜,輪流在各家或教會舉行,彼此相親相愛。那時主日崇拜前有兒童主日學,由我們這些老師及師母們負責教,並在週六晚上有學生團契聚會。一年後湯牧師赴美進修,只留下張錦繡姐妹負起教會的事工,我就義不容辭的投入較多的事奉:如學生團契的輔導,教會總務的工作。隔年張姐妹結婚離開本堂,我就開始負起教會的全部事工:從總務到講台的安排。我感覺負擔太重,同工們商議聘一位兼職的傳道人。因向媽媽與孟諭昭牧師的媽媽很熟,就由我到浸神請孟牧師週末來本堂幫忙。感謝上帝!他很快就答應每週五晚到週日晚在恩惠堂作牧養的工作;包括主領週五的禱告會,週六的探訪及週日的講道。如此經過一年,因孟牧師本身工作忙碌,加上亦計劃赴美進修,就懇辭本堂的兼職工作。民國69年10月,曾敬恩牧師剛從韓國宣教工作回到浸信會神學院任教,藉著孟牧師的推介,我再度赴浸神邀請曾牧師週末來本堂作牧養的服事。那時中原改制成為大學,基督徒回中原任教也增加,學生人數也增加。再加上校牧室的努力,學生工作蓬勃發展,本堂人數亦增長,感到教會需有成人主日學的開設。當時由校牧及導航會同工薛明中傳道的支援,開得有聲有色;兒童主日學也漸有規模;會友也按聖靈果子分成九個小組,在主日崇拜後有一段小組分享時間,週六我跟曾牧師到各家去探訪及祝福,隔年就開始申請神學生週末來協助學生工作,第一位就是現任新店中央浸信會的鄭豐邑牧師。
漸漸有社區的基督徒及慕道友來到教會,上帝將得救的人數加給我們,教會的需求及功能加大。同工們感到有需要成立正式的執事會代替原有的同工會,也希望聘請專任的傳道人,故在民國72年11月大會正式通過教會組織章程及選出七位執事,成立第一屆執事會,亦開始興建副堂的工作籌劃,由我任籌備主任而羅應金弟兄任執事會主席。我將數年前,由中原建築系一位講師協助設計的副堂建築圖,委託中壢巿華泰建築事務所代申請建照,並由我申請正堂的正式建照的工作,及向差會貸款40萬元,又發動會友奉獻共一百萬元供作副堂的總建築經費。應謝神蒙祂的保守!一切都進行順利,在民國74年2月完工並作獻堂典禮。當時也請曾牧師幫忙在浸神物色一位適合本堂的神學生來本堂實習,結果選中現在的鄒牧師夫婦。副堂的完工也剛好可供鄒牧師家的住宿,上帝的Timing總是不誤事的。當時的教會人數已超過百人,故我們設定目標從二百人前進,十年後終於達此目標。希望再十年後能達五百人的目標。
我參與恩惠堂的草創期、成長期及發展期,歷經30年參與教會很多興革的事工,及大大小小的服事,看到上帝的恩手一直賜福著恩惠堂。學生工作栽培很多位傳道人:如現在嘉義基督教醫院作院牧的陳進成牧師;台中巿學園團契的負責人何中輔傳道;浸信會仁愛堂的曹正文傳道;聖光神學院的林汶娟姐妹;廈門街浸信會晏子年牧師及師母…。會友中獻身成為師母或傳道的:如高榮禮拜堂的侯屏鳳師母;嘉基醫的許淑容師母;平鎮浸信會的黃炯榕牧師及師母;埔心浸信會的李崇信牧師及師母;日本筑波的黃惠仁牧師及師母;高雄台福教會的朱天賜傳道及師母;在本堂服事的呂月珍傳道;現在浸神就讀的陳筱玲姐妹…等等。讓我更相信神要繼續工作,使本堂更多會友願意獻身為上帝所用,作祂福音的使者!
我們恩惠堂曾協助平鎮浸信會起死回生,但也有一些事工一直沒有作好的。如學生的福音工作,這幾年有停頓、退步的現象,我們現在大專生只有本堂成長的子弟兵,中原的學生一直沒有辦法留下。另外我們曾經營的南亞社區、功學社區及比佛利社區,都沒有成功,也沒有留下痕跡。我們在中長程計劃所要開始的福音據點或佈道所,到如今至少也有十年,但我們都未曾試著開始。個中原因有很多,我們好像有計劃而禱告不夠!我們雖三十而立,需努力的空間還有很多。我們需要靠神的靈才能成事,使我們在對內、對外的建造上能夠朝上帝的旨意而行,使祂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希望大家彼此共勉!
恩惠堂在民國66年6月,將成立11年的學生福音中心轉化成為正式的教會。那年八月中我從美國回到中原任教,很自然地就到恩惠堂聚會及服事。那時首任傳道人為湯傳哲牧師,由張錦繡姐妹協助學生工作,主日崇拜人數約30人。大部分成員都是中原任教的老師及家人。如王晃三家、張恒雄家、尹士豪家、熊慎幹家、陳玉惠家、柯德仁家、向媽媽、羅應金家、江彰吉家及我家。大家都住學校宿舍,平時在學校及生活都很熟,好像一家人。其他的會友也都跟學校有關,都是住學校附近的鄰居及學生,故每個人都彼此認識。常常有聚餐,每家一道菜,輪流在各家或教會舉行,彼此相親相愛。那時主日崇拜前有兒童主日學,由我們這些老師及師母們負責教,並在週六晚上有學生團契聚會。一年後湯牧師赴美進修,只留下張錦繡姐妹負起教會的事工,我就義不容辭的投入較多的事奉:如學生團契的輔導,教會總務的工作。隔年張姐妹結婚離開本堂,我就開始負起教會的全部事工:從總務到講台的安排。我感覺負擔太重,同工們商議聘一位兼職的傳道人。因向媽媽與孟諭昭牧師的媽媽很熟,就由我到浸神請孟牧師週末來本堂幫忙。感謝上帝!他很快就答應每週五晚到週日晚在恩惠堂作牧養的工作;包括主領週五的禱告會,週六的探訪及週日的講道。如此經過一年,因孟牧師本身工作忙碌,加上亦計劃赴美進修,就懇辭本堂的兼職工作。民國69年10月,曾敬恩牧師剛從韓國宣教工作回到浸信會神學院任教,藉著孟牧師的推介,我再度赴浸神邀請曾牧師週末來本堂作牧養的服事。那時中原改制成為大學,基督徒回中原任教也增加,學生人數也增加。再加上校牧室的努力,學生工作蓬勃發展,本堂人數亦增長,感到教會需有成人主日學的開設。當時由校牧及導航會同工薛明中傳道的支援,開得有聲有色;兒童主日學也漸有規模;會友也按聖靈果子分成九個小組,在主日崇拜後有一段小組分享時間,週六我跟曾牧師到各家去探訪及祝福,隔年就開始申請神學生週末來協助學生工作,第一位就是現任新店中央浸信會的鄭豐邑牧師。
漸漸有社區的基督徒及慕道友來到教會,上帝將得救的人數加給我們,教會的需求及功能加大。同工們感到有需要成立正式的執事會代替原有的同工會,也希望聘請專任的傳道人,故在民國72年11月大會正式通過教會組織章程及選出七位執事,成立第一屆執事會,亦開始興建副堂的工作籌劃,由我任籌備主任而羅應金弟兄任執事會主席。我將數年前,由中原建築系一位講師協助設計的副堂建築圖,委託中壢巿華泰建築事務所代申請建照,並由我申請正堂的正式建照的工作,及向差會貸款40萬元,又發動會友奉獻共一百萬元供作副堂的總建築經費。應謝神蒙祂的保守!一切都進行順利,在民國74年2月完工並作獻堂典禮。當時也請曾牧師幫忙在浸神物色一位適合本堂的神學生來本堂實習,結果選中現在的鄒牧師夫婦。副堂的完工也剛好可供鄒牧師家的住宿,上帝的Timing總是不誤事的。當時的教會人數已超過百人,故我們設定目標從二百人前進,十年後終於達此目標。希望再十年後能達五百人的目標。
我參與恩惠堂的草創期、成長期及發展期,歷經30年參與教會很多興革的事工,及大大小小的服事,看到上帝的恩手一直賜福著恩惠堂。學生工作栽培很多位傳道人:如現在嘉義基督教醫院作院牧的陳進成牧師;台中巿學園團契的負責人何中輔傳道;浸信會仁愛堂的曹正文傳道;聖光神學院的林汶娟姐妹;廈門街浸信會晏子年牧師及師母…。會友中獻身成為師母或傳道的:如高榮禮拜堂的侯屏鳳師母;嘉基醫的許淑容師母;平鎮浸信會的黃炯榕牧師及師母;埔心浸信會的李崇信牧師及師母;日本筑波的黃惠仁牧師及師母;高雄台福教會的朱天賜傳道及師母;在本堂服事的呂月珍傳道;現在浸神就讀的陳筱玲姐妹…等等。讓我更相信神要繼續工作,使本堂更多會友願意獻身為上帝所用,作祂福音的使者!
我們恩惠堂曾協助平鎮浸信會起死回生,但也有一些事工一直沒有作好的。如學生的福音工作,這幾年有停頓、退步的現象,我們現在大專生只有本堂成長的子弟兵,中原的學生一直沒有辦法留下。另外我們曾經營的南亞社區、功學社區及比佛利社區,都沒有成功,也沒有留下痕跡。我們在中長程計劃所要開始的福音據點或佈道所,到如今至少也有十年,但我們都未曾試著開始。個中原因有很多,我們好像有計劃而禱告不夠!我們雖三十而立,需努力的空間還有很多。我們需要靠神的靈才能成事,使我們在對內、對外的建造上能夠朝上帝的旨意而行,使祂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希望大家彼此共勉!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