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5月 18, 2013

《健康教會》讀書心得(上)~蔡郁薇姐妹



金聖坤牧師在《健康教會》這本書中,分享牧會及建造雙翼系統的過程,讓我明白金牧師推廣雙翼系統的原因。不僅期望滋養基督徒成為門徒,更著力於推動小組生活,讓基督徒在教會歸屬感;新朋友在母雞帶小雞的敞開小組中,更深入認識福音

(一)向著教會異象奔跑
異象是上帝賜與的天國價值。為了成就異象,在使徒行傳中保羅曾說:「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上帝恩惠的福音。」 ( 使徒行傳二十:24保羅全心的為異象奔跑,即便必須以生命為代價也不遲疑。恩惠堂的教會異象是「展開雙翼的健康教會」,每位會友要穩定的參加崇拜及小組。聖經及聖靈為生命造就的基礎,當雙翼平衡飛翔時,自然可造就健康的信徒。然而完成異象需要熱忱的靈性,牧師提及在雙翼系統帶領下,渴慕追求上帝的信徒,靈命快速地成長且成熟。曾經有一位其他教會的基督徒朋友跟我說過,雖然我成為基督徒的時間不過一年半,但是對於信仰上的認識卻是有系統的,這都是在養育班及門徒班上課的收穫。信徒只要付出代價,即能得到天上的寶藏,何樂而不為!(待續)

星期六, 5月 11, 2013

「撒但的餌」讀後感 ~杜更新執事

「絆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絆倒人的有禍了。」,其中的「絆倒」,是源自希臘字skandalon。這個字是指在陷阱中放下誘餌,意味著在某人的道路上設下陷阱。在新約中,它通常是指仇敵使用的圈套,是惡者用來束縛人的工具。
作者指出:很多人無法在蒙召的事奉上發揮作用,乃是因為被絆倒,造成的傷害使他們的潛能在重重障礙下無法好好地發揮出來。通常傷害他們的人,許多竟同樣是信主的人,這使人覺得遭背叛。很多人被傷害,心中便產生苦毒;他們被絆倒了,卻不曉得自己已落入撒但的陷阱!
本書第五章今天弟兄姐妹一看到領導階層有任何問題,馬上就會離開所屬的教會。或許是牧師收奉獻的方式或許是經費使用的方式即使是不喜歡牧師講道的信息,也會離開。有些人因為牧師不容易親近有些人因為牧師太過隨和;清單是列不完的。讓我們面對一個事實:惟有耶穌是完美的牧者。所以我們為何要逃避困難,而不是去面對與解決它們?我們不去面對衝突,就會被絆倒而離開教會。
作者指出:心中不滿的基督徒,也會失去結果子的能力。將來的審判是根據我們所結的果子,而非恩賜。恩賜是神所賜予的果子是栽培出來的。
回想我們恩惠堂二十幾年來,確實也有不少會友離開是因為上述幾項原因牧師的牧會風格、講道方式、講道內容,甚而子女的教導方式對外機構的奉獻金額等都會成為會友注目或批評的焦點當然有時候是會友太挑剔,但也不失為牧養同工值得注意的。
當然並不是會友會離開,就一定是教會或牧師有問題!作者在第六章指出:不論事奉的狀況如何,惟有當上帝明確指示你離開,你才會帶著平安離去。以賽亞書五十五章12節「你們必歡歡喜喜而出來,平平安安蒙引導。」因此,你的離去並非基於他人的行為或態度,而是由於聖靈的帶領。
第七章:穩固的根基:以賽亞書二十八章16節「所以,主耶和華如此說:看哪,我在錫安放一塊石頭作為根基,是試驗過的石頭;是穩固根基,寶貴的房角石;信靠的人必不著急。」神所啟示的話語,是我們得以在其上建立生命與事奉的磐石。要確定你的生是建立在神所啟示的真道之上,而非钬人所說的話語之上。要持續地尋求神,聆聽你內心的聲音。不要隨波逐流,乃要尋求神,並堅立在祂向你內心所顯明的根基之上!
本書第十一章之後:作者將焦點轉向不願釋懷被得罪之事的後果,以及如何從中得釋放。第十一章:不付出就不能獲得。馬太福音第六章14-15節「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我們如何饒恕人、釋放人,並與他人修復關係,就決定了我們會如何被饒恕。
十二章提到在教會中,服事領導者的人經常會對所服事的領導者感到不滿。很快地,他們變為苛求與挑剔;他們對領導者的缺點再清楚不過,於是就被絆倒了。他們的眼光是扭曲的他們是用完全不同於神的眼光來看事情。
個人在教會擔任執事多年,與牧者相處與共事的機會很多當然不論在開會或討論事情時,一定會有意見不同之處,但我們總是對事不對人有時候牧者推行事工的方法或步調也與我們心中想法不盡相同,因為我們都不是完全人,個人的角度與個性總是不大相同我們總是彼此包容!彼此代禱給對方時間,希望聖靈動工,最後總是能夠達到大家都能接受的作法。換個角度,我在帶細胞小組,每個組員或許對小組長都會有意見,我也是試著調整、改變一些作法,往上帝給我們的啟示目標邁進!
我認為彈性與改變是目前各種組織都必須要有的特質。但在教會裡,最最重要的是要有愛在其中!正如作者在第十二章提到:別忘了,關鍵要素是神的愛。這愛永不失敗,永不消退,永遠沒有盡頭。它不求自己的益處,也不輕易發怒。神的愛,乃是脫離絆倒人之陷阱的關鍵。這愛在我們的心中,必定是豐盛、持續成長並且堅定不移的。

星期六, 5月 04, 2013

「教會需要勇者」讀後感~杜更新執事



這本書是美國伊利諾州柳溪教會海波斯牧師的大作,也可以說是他牧會30年的感想與心得。希望供所有的教會參考,讓一群有領導恩賜的弟兄姊妹們成為教會的勇者,在上帝的賜福下,與牧師一起帶領教會成為世界的希望。
柳溪教會挑選國度夢幻隊伍團員的三C原則:首先是品格(Character);其次是能力(Competence)最後還要與牧師及其他團員能「來電」(Chemistry)。經過多年來嘗試各種不同的挑選方式之後,海波斯牧師終於訂下這三個原則,照它們排列的先後次序標準,來挑選同工。我個人覺得這三C原則,也可提供恩惠堂作為挑選教會領袖的重要指標。
第六章:培養新進領袖。它提到:「惟有領袖才擁有能力栽培更多的領袖,倍增領導力。」「當領袖不僅僅發揮自己的領導潛力,同時也引導其他領袖發揮領導潛力。上帝國度的影響力會由一個人的生命,以曲線上升的方式倍增。」想到恩惠堂要擴張帳幕,勢必要培養許多的新進領袖。這本書並未明確指出那些職分才是教會領袖,或許各教會規模、教派不同,也不容易規範之。以恩惠堂來說,牧師、傳道、執事、監事、團契輔導、主日學校長及小組長們(細胞、家庭、敞開)應該算是教會領袖。而主日學老師們、學青小組長們、國高團契幹部、各部(崇拜、行政等)同工可以說是教會儲備的新進領袖。
第七章:建立個人領導風格:海波斯牧師提出10種不同的領導風格,頗具卓見。我應該是屬於方向型、策略型及管理型,可能以策略型較為顯著。個人在恩惠堂服事剛好滿20年,當過青年部、傳道部、社區部、牧養部執事,也當過執事會主席。衷心希望建立一些規章制度,讓恩惠堂運作順暢,長長久久。為了預防弊端發生,也曾建議有些防範之作法。教會是屬神之人的大家庭,由弟兄姐妹們選出各種不同領導風格與恩賜的人擔任理、監事。感謝主!多年以來,都能和睦、合一的服事主。哈利路亞,讚美主!
第十一章:領袖成長的路徑:海波斯牧師認為:領袖與基督耶穌緊密合一同行非常重要。約翰福音155「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理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祂的應許提醒我們只要與祂親密連結,祂就會把能力、創意、勇氣、以及其它能助我們結出榮耀上帝果子的品格,灌注在我們的領導中。在這章,海波斯牧師也提出7與神同行的路徑,我個人與神同行的路徑是:服事路徑!
最後一章~12章:領袖的持續力:海波斯牧師開出就讀持續力研究所的四門課:1.確定呼召,專注一致。2.勇於改變。3.發掘可靠的朋友。4.以永恆眼光堅忍不懈。本章提到使徒保羅的「一根刺」,你如何處理自己身上的刺呢?你向上帝陳述,傾訴苦惱,有時非得要大聲疾呼不可。然而,最後還是以上帝對保羅說的那句話:「我的恩典夠你用的。」(林後129)來做為自己生命的支柱。誠哉斯言!!因為我身上也有一根刺-憂鬱症,希望用神的恩典來對付並根除它!
本書一共12章,章章精彩,印證了海波斯牧師具有領導、牧養、教導的卓越恩賜。我也是學管理的,深深覺得本書值得向所有教會領袖們推薦。如有機會一同研讀每章後面所附的回應與討論,將教會與個人實際心得分享一番,一定更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