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育之前的生活樣貌:
1、信主近30年,之前已接受完整的真理教育,並操練帶領人信主,帶領小組與團契。
2、配合教會推動雙翼系統,因此報名參加,再次學習!
§ 養育之中蒙受的恩典、改變及信仰告白:
1、養育課程多半是耳熟能詳的內容,但是,在教師悉心的分享下,許多重點再度發出亮光。(如:神的命令同時是神的應許;當我們順服遵行時,神的幫助/恩典便隨行)。除此之外,同學的分享非常真實,極有勉勵功效。如:在工作上被誤會卻不申辯,願意按他人意見修正。新兵訓練時身體受傷,而經歷的神蹟…)2、對於謹守、操練輪子生活非常有幫助。
§ 養育之中禱告蒙應允的經驗:
經歷更年期身體非常疲勞,內在生活教師李惠姐提醒,每天要為身體得醫治禱告。在禱告中我漸漸明白,我不是時時禱告提醒神來醫治我,而是在禱告中建立我對神的信靠。因而愈來愈篤定,相信看顧我的神真是大有能力與慈愛,因此懼怕漸漸離開,得以宣告神的醫治在我身上。近日身體狀況改善不少,其中有非常多神的引導與祝福。比如:改善飲食;神改善胃腸;可以再度服用鐵劑,比較不怕冷…等!
§ 養育所賦予的意義及決志:
1、對神的恩典而教訓(傳福音給他人)有進一步的體會,以及提醒。
2、“養育”是協助基督徒成長不可缺少的“工作”(對己、對人)。其中包含教導;彼此分享、策略;生活上的個人操練等。即使是一個老基督徒,亦從中受益良多。感謝杜哥、萃荔姐妹的認真、悉心引導!
星期日, 7月 10, 2011
(2011/7/10) 養育班見証~李恕明弟兄
§ 養育之前的生活樣貌:
像老底嘉教會的問題一樣是不冷不熱,看重人的權利,人的價值觀,人的決定過於神作為首位的心意。也像是一個受盡嬌寵的小孩,知道父神永遠會為我預備最好的;只是一味的在享受,而未盡心報答。
§ 養育之中蒙受的恩典、改變及信仰告白:
在杜哥、萃荔姐妹的帶領下,讓我能有系統的學習如何在每日的生活中經驗神,感謝神,及讓自己的靈命更為成長。不再只是喝奶的嬰孩,開始定時的吃乾糧,成長更快速!
§ 養育之中禱告蒙應允的經驗:
在養育班開始時,我和美慧將生育的問題虔誠的交託在主的手中,求神能讓我們順利懷孕並生下健康的寶寶。我們也請全人醫治退修會、養育班以及敞開小組的弟兄姐妹一起為我們代禱。感謝主的應允,目前美慧已懷孕,也感謝弟兄姐妹的代禱!
§ 養育所賦予的意義及決志:
覺得自己已經有了信心及力量來參與服事的工作,希望能盡快參與固定的服事事工。
像老底嘉教會的問題一樣是不冷不熱,看重人的權利,人的價值觀,人的決定過於神作為首位的心意。也像是一個受盡嬌寵的小孩,知道父神永遠會為我預備最好的;只是一味的在享受,而未盡心報答。
§ 養育之中蒙受的恩典、改變及信仰告白:
在杜哥、萃荔姐妹的帶領下,讓我能有系統的學習如何在每日的生活中經驗神,感謝神,及讓自己的靈命更為成長。不再只是喝奶的嬰孩,開始定時的吃乾糧,成長更快速!
§ 養育之中禱告蒙應允的經驗:
在養育班開始時,我和美慧將生育的問題虔誠的交託在主的手中,求神能讓我們順利懷孕並生下健康的寶寶。我們也請全人醫治退修會、養育班以及敞開小組的弟兄姐妹一起為我們代禱。感謝主的應允,目前美慧已懷孕,也感謝弟兄姐妹的代禱!
§ 養育所賦予的意義及決志:
覺得自己已經有了信心及力量來參與服事的工作,希望能盡快參與固定的服事事工。
星期六, 7月 02, 2011
(2011/7/3)【長大成熟】讀書心得~門徒班王莉影姐妹 100.5.16
這本書的作者是阿根廷牧師歐迪慈(Juan Carlos Qutiz),他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牧會時,會友在兩年之間由184人增加到200人。從教會增長角度來看,這原是令人羨慕的事,然而它發覺整個教會像一部經過設計、保養良好的的機器,但這當中有些不對勁,他必須相當努力,機器才能正常運作,若它稍有鬆懈,機器的運轉也就慢下來了。於是他來到神的面前禱告,求問神,到底那裡錯了?後來神讓他看到問題所在,也慢慢啟示他一些改變的原則,這本書就是他經歷改變時的心情故事。
首先作者得到神最大的啟示是:「教會人數增加並不代表長大而是長肥,多了幾倍的嬰孩,而教會不過是孤兒院,牧師只是孤兒院的院長而已。」的確如此,如果年復一年都唱同樣的詩歌,作相同的禱告,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只知道要求,卻不會給予,靈性永遠都停留在嬰孩吃奶的階段,也就永遠長不大,不符合聖經的教導。當然,作者也承認牧師要負很大的責任,因為他們給會友吃的一向都是奶,所教導的內容永遠停留在福音的開端,教會中的活動,大部份都只是在維持聖徒,而不是裝備他們。
書中也提到:耶穌為什麼安排事奉人員在教會裡?「祂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成熟)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四11~12)。這段經文說出了部份答案,教會中講道的目的,是要成全聖徒(使之成熟),使其個盡其職。牧師不是要招待或維持信徒,而是要幫助他們成熟。神把牧者賜給教會,使他們裝備並成全聖徒。
第七章談到所謂「門徒」,就是學會他老師所活的那種生命的人,不但如此,他學會了以後,也同樣去教導別人活他所活的生命。門徒的身份並不是一種知識的交通,而是一種生命和靈的交通。耶穌說:「我對你們所說的話,不是言語上的字,就是生命,就是靈。」保羅領人作門徒的方法是以身作則,讓別人從他身上學到如何生活。他說:「你們必須像我,效法我。」因此,若要在教會中推廣門徒的職份,我們自己必須先作門徒。這就是說,我們自己的家庭必須和諧,父子的關係也要和諧,和鄰居們的關係也要和諧。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教導,自己做得到才有說服力,也才能發揮影響力,願以此為勉勵。
最後,我們長大成熟最重要的功課是要學會彼此相愛且要愛人如己,這是聖經上最大的誡命,感謝上帝讓我們有一顆順服的心,願意學習耶穌基督的樣式,成為真正的基督徒(門徒),弟兄姊妹彼此就像馬鈴薯泥一樣,真正的合而為一,感謝讚美主~阿門!
首先作者得到神最大的啟示是:「教會人數增加並不代表長大而是長肥,多了幾倍的嬰孩,而教會不過是孤兒院,牧師只是孤兒院的院長而已。」的確如此,如果年復一年都唱同樣的詩歌,作相同的禱告,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只知道要求,卻不會給予,靈性永遠都停留在嬰孩吃奶的階段,也就永遠長不大,不符合聖經的教導。當然,作者也承認牧師要負很大的責任,因為他們給會友吃的一向都是奶,所教導的內容永遠停留在福音的開端,教會中的活動,大部份都只是在維持聖徒,而不是裝備他們。
書中也提到:耶穌為什麼安排事奉人員在教會裡?「祂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成熟)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四11~12)。這段經文說出了部份答案,教會中講道的目的,是要成全聖徒(使之成熟),使其個盡其職。牧師不是要招待或維持信徒,而是要幫助他們成熟。神把牧者賜給教會,使他們裝備並成全聖徒。
第七章談到所謂「門徒」,就是學會他老師所活的那種生命的人,不但如此,他學會了以後,也同樣去教導別人活他所活的生命。門徒的身份並不是一種知識的交通,而是一種生命和靈的交通。耶穌說:「我對你們所說的話,不是言語上的字,就是生命,就是靈。」保羅領人作門徒的方法是以身作則,讓別人從他身上學到如何生活。他說:「你們必須像我,效法我。」因此,若要在教會中推廣門徒的職份,我們自己必須先作門徒。這就是說,我們自己的家庭必須和諧,父子的關係也要和諧,和鄰居們的關係也要和諧。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教導,自己做得到才有說服力,也才能發揮影響力,願以此為勉勵。
最後,我們長大成熟最重要的功課是要學會彼此相愛且要愛人如己,這是聖經上最大的誡命,感謝上帝讓我們有一顆順服的心,願意學習耶穌基督的樣式,成為真正的基督徒(門徒),弟兄姊妹彼此就像馬鈴薯泥一樣,真正的合而為一,感謝讚美主~阿門!
訂閱:
文章 (Atom)